分享
  • 收藏
  • 举报
    X
    清代云南省造银元
    4236
    0

    清代云南省造银元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自古为重要白银产地,《西汉·食贷志》所记载的朱提银即产于云南昭通的朱提山,故云南习用生银与其他各省无异。清末时,云南出产一种形制特别的银锭,即俗称“牌坊锭”或“马鞍银”的五两银锭。云南最早大量引进银元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接受搭拨在来自湖北“协饷”内的饷银“协饷”是清税收富裕的省份对地方贫瘠、收支不能平衡的省份的补助款。


    1908年云南省造光绪元宝、1909年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各一枚


    云之南的新老银元


    20世纪初由于滇越铁路的兴建,以法国贸易银元为主的大量外国银元流入中国作为发放工资及支付运费之用。据《新纂云南通志·币制考》记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锡良移节督滇,当时川、鄂两省所造大小银元数量充裕,在向其换取运回开通风气后,民众渐知其方便之处,银元渐受市面欢迎。通用的中国龙银以湖北的为主,来自四川、广东的亦多;洋银除俗称“坐洋”的法国贸易银元外,英国“站人”也很通行,滇西则以印度卢比较多见,“鹰洋”在云南流通不广。虽然每年由建造铁路公司输入百余万银元,加上边境贸易流入的,但当局仍嫌通货不足。同年,当局派员至上海信义洋行洽购德国苏勒厂制造银元用机器筹设云南银元局,次年购地建厂并于是年底完成,机器则经香港分批陆续运到。


    光绪三十四年正月(1908年2月)滇局改名为度支部云南造币分厂并正式开制银元,这是清代成立最晚的造币厂。当时清政府正在整顿币制,裁撤各厂,由天津总厂负责,但顾及幅员辽阔,仅保留鄂、粤、川、滇四处改为分厂,后增加南京共计六厂。该年度海关蒙自口报告记栽:“査滇省龙圆局业经起造,凡造出龙圆流通不少。后面当中铸龙样,边用英文,铸明云南省七钱二分;正面当中铸光绪元宝,边铸云南省库平七钱二分”。此为云南以机器制造银元之滥觞,后因碾片机压力过小,又通过上海地亚士洋行添购大型碾片机一台及碾轮。同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溥仪登基次年改年号为宣统,各省也随之将币铭改为“宣统元宝”。滇厂所添设备先后于宣统二年五月(1910年6月)运到,因逢市面铜元缺乏,转而生产铜元,就在此时,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规定“自本则例奏定之日起,所有各省现铸之大小银铜元一律停铸”。中央为统一币制,将各厂收归部办,原有大小祖模一律销毁。


    1911年云南省造光绪元宝(新云南)库平七钱二分银币


    “老云南”与“新云南”


    云南省造光绪元宝银元有两大类,最简单的辨识方法就是看背面有无英文。由光绪三十四年的关册中可知,最初发行的是“中铸龙样,边用英文”,此版银元在当地俗称“粗字满龙”或“粗字粗龙”。泉界习称“老云南”。与其他省份龙银相比,“老云南”图文较为深峻。


    另一种设计简洁、龙面无英文者,是民国成立后制造的。清政府虽推动新国币拟统一全国的银铜币,但新币尚未发行,武昌却事起,在未领到部颁祖模以前,云南地区仍需大量银元以供流通,在原有模具销毁的情况下只有另起炉灶。自行生产的新币当地称为“细字小团龙”或“细字细龙”,泉界习称“新云南”。1924年出版的《昆明市志》记载:“宣统三年,为统一币制起见,乃将粗字粗龙各祖模全行销毁,专铸细字细龙者……以后流通广,遂专工铸造,其余多停铸,故现今流通市面者,多系细字细龙各币。”


    两种银元的数量以新版为多,但“新云南”相对于“老云南”有一种特殊之处在于有不少银币铜样存世。由于有款边铭是德文,当时订购机器之际也委托德方代刻币模,此模具即“新云南”,可能因形制与他省不符而未被采用。民国时期厂方将留存的进口德国币模整修后投产造币。“银元网”公众号。《昆明市志》记载销毁的粗字粗龙祖模应是在国内制成,也就是说,以币模制作时间的先后而论,“新云南”才是“老”云南,“老云南”其实是“新”云南。


    根据《云南近代货币史资料汇编》抄录自《富滇新银行档案》的云南造币厂历年统计表的数据表明,该厂在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开制后至宣统三年间,于光绪帝在位时造“一元”972 076枚、“半元”1 989 755枚,无“二角”、“一角”银毫。此当系“老云南”。宣统帝在位的3年共造“一元”1919 4653枚,“半元”8 874 789枚、“二角”371 522枚。清代产量共计“一元”2 891 539枚、“半元”10 864 544枚、“二角”371 522枚。


    依据资料中光绪三十三年至民国六年间(1908-1917年)所造银币总额,扣除上述数字后,所得“一元”59 031枚、“半元”118 525 714枚,“二角”160 990枚及“一角”902 822枚,其中以“新云南”为主,但可能也包括唐继尧像“半元”在内,虽耿氏必定有所依据才能精确到个位数字,但显然无法区分版别。之所以未直接引用《云南近代货币史数据汇编》所列的数据,是因为数据中民国时期的统计是云南造币厂“自造自发”者,不包括代银行及商号委托附造的部分,故数量低于耿氏,在次列出作为“新云南”银元产量的参考。


    1910年庚戌春季云南造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


    唯一加注季节的银元——大珍“庚戌春季云南造”


    存世有一种币面铭文为“庚戌春季云南造”的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元,稀罕之程度,以见多识广的前香港钱币会长张璜的一句话可为概括:“亲近中国钱币近一甲子,与此币之真品缘吝一面,虽屡经追求一真品之照片或拓片亦未能如愿。“耿爱德也未能收藏此币,在其著作《中国币图说汇考》内仅有根据照片绘成的素描图。其照片即来自前述的1924年上海罗姓人士欲推销给纽约美国钱币学会硬币简易摄影术所附的样本,原物为意大利驻上海外交官罗斯所有。罗斯除专精中国机制币外,也是欧洲人士中收集中国书籍的佼佼者,他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及昆虫学有高度兴趣,在广东、广西、云南三省所收集的地方志、少数民族图谱等非常丰富,估计以万册计,成为他藏书中最耀眼的部分。


    此云南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元最特殊之处,“庚戊春季”四字。中国钱币以干支纪年不足为奇,注明季节则绝无仅有,其缘由目前尚未见文献记载。按在此之前云南吉所造银元,铭文皆只有帝号而未标纪年,但此币不仅有确定年份还加上特定季节,为何是“春季”而不是夏、秋或冬等其他季节?有果必有因,若非有重大事件发生,当局不应多此一举。


    究竟宣统朝在庚戌春季有何重大事件发生哫?经査,此年二月二十二日(1910年4月1日)滇越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铁路,长465公里,轨距1米,是比全国标准轨距1.6米为窄的米轨铁路,在云南境内称“滇段”。此铁路全线由越南海防为起点,在越南境内称“越段”。法国自1871年提议修建,到1885年与清政府会商,1887年法国政府和议会立案,1899年与清政府签订《越南条约》确定修建并开始勘线,1903年动工兴建,1910年正式通车,历时三十余载。“银元网”公众号。滇越铁路是人类近代史上最艰巨的工程之一,也是当时中国的第二条跨国铁路、大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它打破了云南因地处边陲而落后、封闭的状态,是滇省对外开放及现代化的开始,活化了云南经济的发展。


    滇越铁路沿线地形险峻,修筑工程浩大,工程进行到一半时,1904年海关蒙自口报告中评述“兴此不易,成之大功,将来定永垂不朽耳。”1905年云南“省垣以及城外东南两方共约八万五千人……现南溪河一带,筑路苦力死者已约五千人,合每百人之七十矣”,可知其艰难程度。筑路之初,因沿线人民的强烈反对被迫变更路线,但商界知其通车后将带来巨大利益而莫不欢迎。此工程由法国公司承揽,分成数段施工,承包商以意大利人居多,这或许是罗斯获得云南庚戌春季造银元的原因。


    由全线正式通车的时间看,在该年春分(庚戌年二月十一日即1910年3月21日)之后,与币面铭文“春季”吻合。据此推论,“庚戌春季云南造”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元,可能是当局为纪念此意义重大的建设竣工而特意筹备以资纪念的,或许是试制完成后,当局发现“戌”字笔画不妥,或赶制铜元无暇生产等其他原因,最终未予采纳发行。


    8
    赏礼
    赏钱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恢复多功能编辑器
  • 3 1
  • 推荐内容
    扫一扫访问手机版